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选知识 > 正文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做

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做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做,希望对各位...

今天来聊聊关于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做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做,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对的概念。

2、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4、学校教育也是作为人的个体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体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5、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水平;不仅如此,未来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学校教育担负着人才的培养,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6、一、学校教育的主旨邓小平同志在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7、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发展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9、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报告还明确提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11、”其实从孔子的“培养君子感化小人”到斯宾塞的“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到今天的素质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从心理生理都健康发展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12、学校教育也无外乎如此。

13、二、当代学校教育的缺失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4、尽管培养目标提出得很到位,但是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一直没有改变--高考指挥棒一直在指挥着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行为,于是学习成绩成了教师和学生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

15、不变的评价机制怎么能实现变化的教育目标呢?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必定导致其它教育内容的缺失,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兴趣,成为了只会考试和拿高分的机器,人格的塑造、独立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被远远的抛诸脑后。

16、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最终的实现。

17、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没有将重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正规、统一的传统文化教育仅仅在于学校开设的语文、历史课,其内容也局限在古诗或者朝代简史,因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

18、所以学校并没有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虽然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地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甚至自身传统文化的涵养就很缺乏,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施以较大的影响。

19、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20、是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2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

22、因为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

23、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几千年来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24、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

25、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26、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重视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人的行为和人格的塑造。

27、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注重人与人的和谐。

28、中国哲学向来不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关系,而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该互助合作。

29、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

30、与以义生利相衬托的是人们的工作态度,勤劳敬业精神就是令人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31、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

32、四、学校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和行为。

33、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

34、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却在我们的教育中经常被忽略。

35、我们不能再一味的去追求文化缺失的原因,而应该去积极思索和探究如何再次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素质教育重新结合,使学校教育不仅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地: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进而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

36、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37、当前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欠缺除了在少数时间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以外,较少受到有关人文学科多方面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38、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完善使现代学生正义感、责任感淡化,道德修养不足。

39、当前不少学生埋头于科技理论知识学习,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在诚实、守信、认真、勤奋、谦虚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

40、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先割除重理轻文或者只学、只考、只闻读书声的办学理念。

41、将人文素质这个全方位的大课程融入到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精髓,全面掌握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爱家、道德、伦理、尊老爱幼……一系列对塑造人文素质的重要思想。

42、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植扶正驱邪,扬善惩恶的风气,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敬业和奉献精神等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相信通过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重新犯罪实证研究(关于重新犯罪实证研究简述)

下一篇: 重新爱我(关于重新爱我简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