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选知识 > 正文

赤水河捕鱼,农业部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

本文主要讲退捕上岸 赤水河“末代渔民”该何去何从?,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赤水河捕鱼,农业部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赤水河流域禁渔措施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香翅捞饭就来谈谈赤水河捕鱼,农业部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

一艘船,栖身之所,铺盖床垫、锅碗瓢盆、煤气炉子一应俱全;一艘船,谋生之地,渔网、渔钩、救生衣样样不缺。这就是一个家,几十年来吃在船上,住在船上。

赤水河两岸的渔民,他们生在赤水河边,长在赤水河上,一条渔船就是一个家,赤水河的水产就是他们全部的生活来源。近年来,赤水河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里的鱼越来越少,很多渔民处于“水上无渔可捕,岸上无地可种”的尴尬局面。赤水河渔民现在的生存状况如何?未来的生活出路在哪里?近日,川江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泸州市合江县密溪乡和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了解川黔两地赤水河两岸渔民的生活和处境。

政策

赤水河渔民将退捕上岸

2016年8月26日,长江流域赤水河四川段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与泸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相关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年底前完成该河段全部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工作,力争2017年赤水河全面禁渔。

泸州市合江县渔政水产局李庆说,在合江县境内赤水河流域,有44户85名渔民,每年大约从赤水河内捕捞15吨鱼类。“长期这样捕捞下去,珍稀特鱼类在赤水河将会越来越少。”李庆说,从去年开始,在农业部的直接参与下,云贵川三省联动,决定全面禁止在长江流域赤水河段捕鱼。到今年底,要求赤水河沿线全部渔民“退捕上岸”。

赤水市“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保护站站长刘定明说,为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从2016年开始,赤水河段渔民开始转产转业。目前,赤水市渔民“退捕上岸”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现状

赤水河鱼量减少价格上涨

赤水河流域渔民即将“退捕上岸”,散布在四川和贵州两省总共300多户以船为家的渔民,他们目前的日子如何过?上岸后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在合江县密溪乡,有一个叫瓦房村的村子,居住着几户专业渔民,这些专业渔民在渔船上生活了20多年。近些年,不少专业渔民在村子里修了房子,但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居住。

记者去采访时,正赶上下大雨,因在船上无事可做,渔民周华玉上岸回到这个久违的家,帮着家人一起修补渔网、渔具。

靠水吃水,对于赤水河的变化,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鱼的种类少了,个头小了,捕鱼量也不多了。”在周华玉看来,鱼的种类减少有两个原因:水环境的破坏、非法用电捕捞猖狂。

赤水河鱼类减少,资源总量日益下降,渔民单船捕捞量越来越低。单纯靠打鱼谋生,虽然收入勉强过得去,但压力越来越大。“白天按照计划出去撒网,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开始收网作业,一天平均打六七网。运气好的时候会捕到100多斤鱼,运气差的时候可能‘颗粒无收’。”周华玉说,即使这样,只要人勤快点,一个月大约能收入8000元至1万元。

“现在河里的鱼不多了,幸亏还有好价格,野生清波鱼一斤可以卖40多元。但燃料购置、渔网修补、渔船维护等,样样都要钱,光是更换渔网就要上万元。”周华玉说,一年的收入,刨去开支,再维持一家七口的生计,剩下也不多了。

蒋桂生今年50岁,10多岁时就在赤水河上开船,有时间就跟师傅学打渔。在村子里,他家的土地不多,这些年,夫妻俩除了禁渔期都是在船上。他的孩子出去工作了,家里的地无人耕种,早就栽上了树木。

禁渔期,蒋桂生夫妻在家除了修补大大小小的渔网、渔具,也无事可做。禁渔期结束后,他们又回到赤水河上捞生活,“现在赤水河的鱼少了,运气好的话,一个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在家的时间不多,庄稼已经很多年没做了,在船上挣点钱虽然累,但习惯了。”

没文化、没技术 担心生活保障

瓦房村有一名70后的渔民,大家都称呼他“潘四”,他10多岁就和蒋桂生一起在赤水河上捞生活。除了是捕鱼的高手,潘四还能在水上开各种船,可其他的什么也不会。“如果不当渔民了,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潘四说,他从没想过离开渔船的日子,但他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到岸上去发展。

夏天,船被晒个通透,船板上烫得难以下脚,加之水面热气蒸腾,酷暑难熬;冬天,寒风刺骨,躲在被窝里都冷。潘四感慨:“生活在船上,其实也很难。”

渔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是农民,但好多不会种庄稼、栽果树;有的是城镇居民,但没工作经验、没技术,一旦离开了他们的捕鱼生活,真不知道去干什么。李庆说,合江在长江流域和赤水河上的专业捕捞渔民,没有养老保险的占大多数。由于大多靠打渔为生,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的学历只有小学文化。

如今的赤水河渔民二代,很少有继承父辈职业的,他们有的是努力读书,参加工作,有的选择外出打工。

未来

退捕上岸 盼转产后有一份保障

少量的地里树木成林,长不出庄稼;河里的鱼也日渐稀少,渔业资源在过度捕捞的情况下逐渐枯竭,渔民转产上岸,已经势在必行。

以船为家的赤水渔民张德琼讲述了她的忧与愁。“我和老公都是重庆人,我们一家祖辈都在赤水打渔,没有土地也没有房子,一家六口人,上岸后我们住哪里?我的全部家当就是渔船和渔具,把这些丢了上岸,我没文化、没技术,拿什么谋生?”

“我们上岸退捕了,但电捕鱼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这种方式捕鱼对鱼类的生存、繁衍影响更大。我希望渔政部门能加大巡查力度,真正保护赤水河的野生鱼类。”家住赤水市大同镇的渔民高和平说出了他的担忧。

那么,对于“退捕上岸”,渔民期待怎样的政策呢?“政府回购渔船给予适当的补偿、提供一条谋生之路、能给自己和老婆买份养老保险。”合江渔民蒋桂生说出了他和其他伙伴们的心声。

渔民们说,他们对转产上岸的未来生活有“四盼”,盼能找到劳动就业的出路,盼社会养老有保障,盼补偿政策能考虑渔民的处境,盼赤水河上非法捕捞的现象能得到进一步遏制。

投入专项资金

解决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这个特殊的群体,并没有被遗忘。

记者从赤水市渔政部门获悉,赤水河渔民“退捕上岸”项目涉及遵义市的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三地。为了妥善安置上岸渔民,农业部启动了转产转业项目,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赎买和收购长江流域赤水河段渔民的渔船、渔网和捕捞证,以及解决渔民上岸后的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问题。在实施方案中,当地政府将对转产渔民进行新技能培训、引导开展水产养殖或陆地种植等。

目前,赤水市已全面启动封网、封船工作,根据计划,将于今年全部完成渔民“退捕上岸”这项任务。

四川省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作,合江渔政水产局袁大春说:“目前,合江县已经展开前期报批工作,具体方案已向农业部上报,等待方案批复和项目资金下拨。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完善渔民转产工作具体方案,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将进一步对涉及渔船、渔民基础数据及资料进行多次、反复核实,确保赤水河流域捕捞渔民上岸后顺利转产。”

离政策落地还有不到两个月,蒋桂生已经开始谋划自己上岸后的生活:在赤水河边租一片林地,圈起来养林下鸡和鸭子,或者建一个猪舍,喂几十头猪,再租一片地种菜。猪粪作肥料,菜既能卖,又可以喂猪,他希望政府能提供培训种养殖技能的机会。

以上就是关于赤水河捕鱼,农业部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的优质答案了,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pdg格式是什么文件(pdg格式)

下一篇: 介绍几本好看的小说(介绍点好看的小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