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选知识 > 正文

孔子泥塑,孔子泥胎

本文主要讲孔子“和稀泥”,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孔子泥塑,孔子泥胎,孔子 和辻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围鲲救鳗就来谈谈孔子泥塑,孔子泥胎。

文|李乐军

《笑林广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两位道学先生观点不同,认为自己掌握的才是真正的道学,而诋毁对方为假,争论了很久也没结果。

于是两人就去向孔子求证。

孔子走下台阶,对两人鞠躬致敬后说:“我认为道学所包含的东西非常大,不一定要相同。两位老先生都是真正的道学,是我向来所钦佩敬仰的,怎么会有假呢!”

两人听了,高高兴兴地走了。

弟子问孔子:“老师何必要如此奉承他们呢?”

孔子回答说:“哄得他们离开就可以了,惹他们干什么!”

作为大学问家,并且被两人共同认定为具有话语裁决权的孔子,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显然“和了稀泥”。

他没有否定谁,而是都给予了肯定,两不得罪,皆大欢喜。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孔子开明,提倡学术争论。

但另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却直接显露了孔子无原则的“和稀泥”。

相传,某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呀!”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您搞错了,四季!”

“三季!”

……

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这时,孔子恰好从外面回来,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

孔子看了眼客人,稍作沉思,说:“一年有三季。”

客人马上让学生磕头。

学生还想辩解,孔子又说:“三季,快磕头吧。”

没办法,学生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跟他讲四季,能讲通吗?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打发他走就算了。”

故事中,孔子用“三季人”的道理调和了两人的争辩,终止了一场死磕到底的争论,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发生的由动口到动手的搏斗,无疑是智慧的、高明的。

但实事求是地讲,孔子撒谎了,颠倒了是非。

蚂蚱春生秋死,不知道有冬季,一个人长这么大怎么没经历过冬季呢?

那么,作为圣人、先师,倡导有教无类的孔子,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要从智慧和情商上来想。

心理学有个术语,叫“达克效应”,指的是那些能力较弱、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反而更自我感觉良好、更喜欢自以为是。

孔子的做法告诉我们,碰到那些不讲道理的人,最好把他想成“三季人”,不计较、不纠缠,甚至“说点谎”,让他一着。

如果你去计较、和对方纠缠,那只会让自己精疲力尽,事情也往往弄得一地鸡毛。

听过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老虎父子在路上走,迎面来了一只疯狗,老虎赶紧躲开。

小老虎鄙视道:“爸爸,你敢和狮子拼斗,与猎豹争雄,现在却躲避一条疯狗,太丢人了吧!”

老虎语重心长地说:“赢了一只疯狗,不算光荣,若被咬一口,才是倒霉。那又何必去招惹它呢?”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人生犹如一个“斗兽场”,但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对手,都值得下场比试的。

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他们身上充满了负面的东西:

沮丧、抱怨、傲慢、偏见、嫉妒,甚至愤怒、仇恨与报复。

你与他们萍水相逢抑或是早就相识,他们身上这些垃圾的东西,随时可能向你倾倒。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那就不妨学学孔老夫子。

当然,仅此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全社会行动起来,从教化引导、制度设计、人文关怀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尽量减少,直至没有了这类人才是根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泥塑,孔子泥胎的优质答案了,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去一次录音棚要多少钱?

下一篇: 猕猴桃怎么催熟快一点(猕猴桃怎么催熟最快 4个 *** !立即解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