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是什么,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感悟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全是友军怎么玩?就来谈谈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是什么。
乐府诗《长歌行》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首古诗,在小学阶段大家都已经背过了,其中印象最熟悉的诗句应该是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总之,这首诗就是一首”劝学“的诗,那么这首劝人奋进的诗,为什么要到最后才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这个主旨句子为什么不开门见山提出来呢?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从全诗来看,这一首词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诗歌的第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采用了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起兴”手法,也就是说“青青园中葵”这个内容和“少壮不努力”是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的,诗歌只是借助于“园中葵”和“朝露”这两个意象,想要阐发出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大家要注意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是同样的“起兴”这个手法:雎鸠鸟不是重点,而是引出男女青年的意象罢了。
青青园中葵
另外,“朝露”这个意象在故事中也非常常见,比如说曹操的《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cha.webdesign.net.cn多”。常常用来表示时间流逝之快,人生短暂之感。这首《长歌行》诗歌的第一句可以理解为描述一天中(早上)的变化,但是一天的变化并不足以能够引发人们太多的注意和感慨。下文诗人会继续描写其他的景物,层层推进。
第二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表面上仍然是写景,是说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大地上万物生机勃勃。正是有了如此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让人非常地享受这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才会引发下文,想象春天的逝去,秋天来临的恐惧和伤感。
第三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天一定会到来,所有人都深知秋风的厉害。秋风起叶子就变黄、零落。这是季节的变化,更是时光的变化。在这一年又一年的季节变换中,人也会不知不觉地变化。大自然的节奏如此,由盛而转衰,季节变换,生命轮回。但是,人生又何尝能够再活一次呢?
另外,前面两句写到了春天时,万物的生机勃勃;后面又写到秋天时,叶落衰败的景象,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由此很难不引发出读者联想到人生的感慨,进而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去不复返的人生时光的流逝。
第四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是更广阔的视角,可以是人一生的变化的浓缩,或是说,自古以来大川的流动,水的日夜不息地流动没有任何变化,东入大海,从未西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流逝永不停歇,而且自古以来就一直没有变化,而人的一生由少年到老年是无法再回来的。
最后,诗歌的主题就呼之欲出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眼前的青春美景,联想到人生的一世。如果一个人少年时候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等到年老之后后悔也来不及了。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
补充知识:
1.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
长歌行和短歌行最开始都是古代歌曲的体裁样式。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解到当时是如何演唱了。短歌行和长歌行主要区别是歌声的长短区别,和具体歌词、诗词的内容和字数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这一首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是50个字,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是128字。
2.汉乐府
乐府是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到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主要目的是从民间搜集一些诗歌作品,所以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再之后,乐府变成了一种诗歌,体裁内容丰富,题材非常广泛。
以上就是关于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再读《长歌行》,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是什么的优质答案了,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