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茶向碎茶和速溶茶的演变
西方国家饮茶的味道与中国和日本不同。他们喜欢喝红茶,加牛奶和糖。由于西方工业发达,制茶都不愿意手工做。在各种条件下,尤其是市场的需求,中国流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的制茶方法逐渐发生了变化。大约从1925年开始,国外对制茶技术进行了改革,开发出了转子式、CTC、LTP、沸腾干燥机等。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把传统的中国条茶和片茶变成了碎茶。后来肯尼亚、阿根廷、孟加拉、土耳其等新兴产茶国都生产这种红碎茶。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红碎茶。这是世界茶叶加工的重大变革。它把原产于中国、称霸世界的茶叶变成了碎茶,被国人称为“茶粉”。无论中国和日本接受与否,它都促进了全世界茶产业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美国首先试验速溶红茶,50年代,美、英等国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茶饮料,并在市场上销售。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速溶茶改进了制茶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速溶茶加工技术和设备。在一些产茶国家,成品茶被用来生产速溶茶。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速溶茶的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开始从成品茶制造发展到用茶副产品和鲜叶直接生产速溶茶。70年代以后,速溶茶的加工技术发展较快,从单一的红茶速溶茶发展到绿茶速溶茶和乌龙茶速溶茶。目前国内生产的速溶茶产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根据产品的溶解性,可分为热溶型和冷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