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阉割会有哪些作用?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动物的阉割
生活中以猪、羊这些牲畜,如果只为屠宰卖肉,一般情况下农户会将年幼的公羊、公猪的睾丸阉割通常叫“骟”。为什么会这样做?
阉割动物实质上是减少性激素
哺乳动物体内的性激素主要来源于体内性腺器官,而雄性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雌性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所以,通常对雄性动物的阉割是去除睾丸,对雌性动物则是去处卵巢。
阉割牲畜有什么好处?
1.方便圈养
由于牲畜受雄激素的影响,雄性牲畜往往具备强烈的攻击性,有时还会因为争夺交配权而不惜相互撕咬、相互攻击,造成彼此相互伤害,不利于饲养和使唤。
因此,有经验的老农必须适时对牲畜进行阉割。这些阉割匠人民间俗称“骟匠”。“骟匠”把雄性动物的睾丸阉割掉或给以破坏,把雌性的卵巢摘除,使其不能发情交配与生殖。被骟过的牲畜没有了生理欲望,性情变得温顺,也便于役使。
2.容易养肥
以猪为例,由于雌激素有促使生成脂肪的作用,不被作为种猪的公猪也会进行阉割,使其快速长膘以便速度宰杀贩卖。
显然,阉割牲畜是为了更好的让牲畜长肉,也方便我们的饲养,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对我们人类而言是好处。但是,对于动物来讲,阉割使得它们丧失了生育的本能,显然是我们强迫的,并非它们自愿,自然是一件坏事!
“阉割”的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就有了关于牲畜的“阉割术”,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
我国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的阉割记载。
《易经》中说:“豮豕之牙吉。”意思是说阉割了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虽有犀利的牙,也不足为害。
《礼记》上提到“豕曰刚鬣,豚日腯肥”,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肥,叫“豚”。
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由于战争和骑战的盛行,马的阉割术也开始盛行于秦汉之交。
总结
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好与坏也是如此,看待事物需要从多个方向去看。
对于阉割动物,从我们人类角度出发,是为我们的利益着想,其行为自然是好的。从动物角度出发,阉割使得它们丧失了本来存在的生育能力,自然是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