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原文及翻译,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原文及翻译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篇中少见这种轻快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原文及翻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词出自杜甫的绝句,是在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时所作。《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外界的景物。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诗人。作品充满对祖国、对人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各种诗体都写得很好,是公认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典范;他本人则被尊为“诗圣”。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二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象两座并立的高峰。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篇中少见这种轻快
一提到杜甫,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苦大仇深的诗人形象。
诗人杜甫
确实如此,在杜甫的诗歌当中,大唐可谓满目疮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留下这样诗篇的诗人,说其苦大仇深是没错的。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的诗句,向来讲究炼字。他的七律,被誉为是唐诗律诗当中最好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一首《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其中就有典型的炼字。
就单纯写景来说,这首《登高》首联用到了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而且颔联采用的是大笔写意,传达出秋的神韵。
杜甫·登高
从格律平仄来说,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诗人杜甫
然而,杜甫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是如此的。比如他的一首作品,没有刻意的炼字,甚至连题目也没有拟定,但是却写出了最为精妙的绝句诗作。且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这首绝句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是杜甫不多见的有着轻快语气的诗作。当时的诗人,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结束了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这其实是一组组诗,本文所谈到的,乃是其中的第三首,也是这组诗当中最著名的一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思是,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窗含西岭千秋雪
虽然在杜甫的作品当中,极少有这样的作品,潦草到诗人都没给这首绝句命个题目,而是简单的用“绝句”两字就给打发了。但是这首诗却也真正体现了诗人的诗词功力。正是因为有了时候的诗词文化涵养,所以即便是即兴而作的诗词,也体现出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门泊东吴万里船
就这首诗来说,全诗一句一景,各自独立却又相互融合。描写的绝妙春景,却也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开始的时候,诗篇主要展现的是草堂本身的春色和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的季节,最融入让人沉醉;但随后随着视线的变化已经雪、船等景物的出现,诗人的内心有了些许的感伤。
白鹭
或为思乡,或为伤春,或为感慨人生,或为叹自己命途多舛。但是诗人在这首即兴而作的诗篇当中,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这就是关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原文及翻译(杜甫的诗篇中少见这种轻快)》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