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义乌中关村项目义乌中关村建在哪里
- 首届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哪开幕
- 北京建国际人才社区 进一步优化“一核两轴四区域”
- 崔各庄具体位置在哪里有哪些优势
义乌中关村项目义乌中关村建在哪里
义乌中关村项目义乌中关村建在义乌双创大街成功开街由义乌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双创街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聚焦“孵-转-产”义乌双创大街成功开街,同时还举办了以产业创新升级为主题的城市创新发展论坛。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义乌市政府、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相关企业、金融投资机构、高校等部门、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代表共计200余人参会。
首届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哪开幕
8月10日,6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院士及众多有卓越影响力的科学大咖齐聚朝阳,出席 “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助力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对接。据悉,“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将在崔各庄设立永久会址,并定期举办。
红砖绿草,阳光普照,在朝阳区崔各庄的万荷文创园,正上演着一场科技盛宴——首届“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朝阳区开幕,6名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以及1名工程院的著名院士,及众多科学大咖出席。
参会的诺奖得主有2013年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2014年物理学奖得主、蓝光LED之父中村修二,2014年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神经科学专家爱德华•莫泽和迈•布里特-莫泽,2015年诺物理学奖得主、中微子专家阿瑟•麦克唐纳,2017年物理学奖得主、引力波天文台联合发起人基普•索恩。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也出席了论坛。
本届论坛上,多位科学家围绕“诺贝尔奖成果如何转化从而服务产业”主题,发表精彩演讲,其中戴琼海就“脑科学及人工智能”发表演讲,中村修二就“高能效蓝光二极管的发明及未来固态照明的发展”发表演讲,阿瑟•麦克唐纳就“基础科学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发表演讲。之后,几位科学家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基础科学与科学技术如何相辅相成、生物化学创新成果、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引力波的发现对人类的影响等等内容,深入探讨诺奖最新成果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和应用于社会、企业。
此外,在论坛现场,还有一件事同样备受瞩目。两位诺奖得主和崔各庄乡相关负责人共同拿起笔签订备忘录,就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工作室建设达成合作意向,“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暨崔各庄论坛”将于崔各庄设立永久会址,并定期举办。
“在崔各庄设立永久会址,不仅可以网聚全球顶尖的优秀科学家,也可以引进高端的科技创新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多与科技企业形成互动,建立平台,开展产业前瞻、案例分享、技术交流等活动。”朝阳区崔各庄乡相关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朝阳区加快建设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区,大力推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创新。实施“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等重大示范应用,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推进全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而崔各庄乡正在努力塑造“国际创意商务走廊”,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文化创意、商务商贸、高新科技产业。“我们这里有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聚集的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还有蓄势待发的占地400公顷的中关村朝阳园北扩区。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万荷艺术区、壹号地艺术区等近千家文化机构在这里‘驻足’。这里将成为诺奖成果转化的新高地。”朝阳区崔各庄乡相关负责人说道。
中国新闻网
北京建国际人才社区 进一步优化“一核两轴四区域”
北京建国际人才社区 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
包括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等,4000余外籍人才获永久居留权,北京将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
近年来北京每年接待党宾国宾都在200批以上。在京国际组织机构和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境外机构达3.7万家。其中外国驻华使馆172家,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总部5家,国际组织分支机构26家。北京常住外籍人员14.2万人。
新京报讯 9月12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对外开放专场发布会,市发改委、市外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最新情况。北京市正在加快建设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目前已有超过400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
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北京市将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不断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
北京持续深化对外开放(2013年以来)
对外贸易
累计近3.3万亿美元。
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近9.5%,2018年达到1606亿美元,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13年的19.2%提高至2018年的28%。
外资企业
为北京贡献了近40%的工业总产值、1/4的发明专利数、1/3以上市财税收入和12.4%的城镇人口就业。
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2013年以来,北京成功举办6届,共促成7000多项跨国技术对接,签约金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2018年,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957.8亿元,占全国的28%。
国际人才社区
加快建设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石景山首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在全国率先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0所院校,北京市将支持开设774门课程,服务于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汉语教学、文化研究等方面。
商事服务中心
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建立起覆盖70多个国家190个城市、拥有235名各国调解员的在线调解系统,截至今年6月底,受理近500件民商事案件,调解成功率65%。
友好城市
目前,北京已与51个国家的56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北京市友城遍布全球五大洲。北京首尔混委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等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北京日”“北京周”“北京之夜”等境外特色活动、“中日小大使”、“欢动北京”等品牌性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看点1
北京常住外籍人员达14.2万人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北京市不断拓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首都“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发展。
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戴颖介绍,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6年来,北京市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近3.3万亿美元,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13年的19.2%提高至2018年的28%,旅行、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位列前三位。双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北京市打造以“中关村论坛”为龙头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品牌,发布前沿信息,拓宽合作渠道,扩大国际影响。
2018中关村论坛年会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以色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全球顶尖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新锐创业者、知名投资人参与,论坛累计参会人数超过2000人次。
北京市外办副主任高志勇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京举办的重大国事活动不断增多,近年来每年接待党宾国宾都在200批以上。在京国际组织机构和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境外机构达3.7万家。其中外国驻华使馆172家,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总部5家,国际组织分支机构26家。北京常住外籍人员14.2万人。
看点2
国际人才社区配套政策更加完善
高志勇说,北京市外办持续打造“外事民生工程”,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因公出国(境)管理审批方面,实施“同步办照”“照随人走”,压缩办理时间,提升服务效率。加大APEC商务旅行卡推广力度,累计发卡7146张。探索建立战略科技人才因公出访“直通车”制度,开辟审批、护照、签证快速办理的绿色通道。
据中国领事服务网介绍,2004年3月,中国开始为包括政府官员、国企、民企人员等在内的中方申请人颁发旅行卡。
APEC商旅卡申请人一次申办,五年有效,多次入境,每次入境至少可停留60天。目前中国籍持卡人持有效卡最多可以入境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尼等16个经济体。
据高志勇介绍,近年来,北京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努力营造“类海外”环境,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外籍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多。望京、中关村、未来科学城、新首钢等国际人才社区扎实起步,配套政策更加完备。
关于国际人才社区,戴颖透露,目前北京正加快建设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石景山首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
戴颖还介绍,2016年初,北京建立了外籍人才引进“直通车”模式,提升外籍人才在京工作生活的便利性,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办理时限由180个工作日缩短为50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0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
看点3
涉外教育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高志勇说,北京市正在优化国际学校布局,积极培育“留学北京”品牌,涉外教育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开展7家国际医院试点,积极探索语言、流程、服务、环境、医保支付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对于教育方面的详细情况,戴颖介绍,北京市开展的服务国际留学生在京创新创业的“藤蔓计划”项目,目前已有超过9000名国际留学生、500家中外企业积极参与,帮助1200余名国际青年学生获得实习机会。
戴颖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0所院校参与,北京市将支持开设774门课程,服务于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汉语教学、文化研究等方面。
此外,北京市连续举办两届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吸引来自波兰、塞尔维亚等十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30余名师生参加,促进北京高校青年与“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之间的交流互通,增强中外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一带一路”全球青年领袖荟萃活动也已在京连续举办两年,戴颖介绍,今年有来自28个国家、港澳台地区及北京的109名青年人才开展了系列交流活动,围绕“消除贫困、优质教育、可持续社区”等三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看点4
进一步优化“一核两轴四区域”
9月3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除了成立机构,会议要进一步优化国际交往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两轴四区域”的布局。
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包括中央外办、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文旅部等。成立领导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把在京的资源力量统筹起来,形成工作合力,更加有力地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这次会议还听取了《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行动计划(2019年-2022年)》《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对于国际交往的空间布局,会议强调要形成“一核两轴四区域”的布局。
具体来说,“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是优化提升现有国事活动空间;“两轴”即中轴线和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四区域”中,东部地区要着力提升外交外事功能承载能力,北部地区要提升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综合保障能力,西部地区要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国际文化体育交流功能,南部地区要打造国际交往新门户。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外办副主任高志勇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优化“一核两轴四区域”的国际交往空间布局。着眼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以常态化、少扰民为目标,持续提升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建设,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不断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大力吸引外资,重点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落地,吸引一批国际组织及代表机构落户。争取更多重大国际会议、国际会展、国际文体赛事活动在京举办,打造更多品牌性公共外交活动,不断提升北京城市国际影响力。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崔各庄具体位置在哪里有哪些优势
在朝阳区崔各庄的万荷文创园,昨天上演了一场科技盛宴。6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众多科学大咖齐聚一堂,首届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开幕。论坛宣布在崔各庄设立永久会址,今后会定期举办,这将助力世界顶尖科研成果在京落地转化。
此次来京参会的诺奖得主包括2013年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2014年物理学奖得主、“蓝光LED之父”中村修二,2014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神经科学专家爱德华·莫泽和迈-布里特·莫泽,2015年物理学奖得主、中微子专家阿瑟·麦克唐纳,2017年物理学奖得主、引力波天文台联合发起人基普·索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也出席了论坛。
几位科学家分享了基础科学与科学技术如何相辅相成、生物化学创新成果、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引力波的发现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探讨诺奖最新成果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和应用于社会、企业。
在论坛现场,诺奖得主和崔各庄乡相关负责人共同拿起笔签订备忘录,就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工作室建设达成合作意向。
朝阳区崔各庄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论坛由政府搭建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成诺奖团队和科技企业形成共鸣。通过邀请世界顶尖科学家到朝阳,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在崔各庄设立永久会址,不仅可以网聚全球顶尖的优秀科学家,也可以引进高端的科技创新项目。崔各庄将与科技企业形成更多互动,开展产业前瞻、案例分享、技术交流等活动。
近年来,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朝阳区加快建设国际研发创新聚集区,大力推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创新。目前,崔各庄乡正在努力塑造“国际创意商务走廊”,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文化创意、商务商贸、高新科技产业。这里聚集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还有蓄势待发的占地400公顷的中关村朝阳园北扩区,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万荷艺术区、壹号地艺术区等近千家文化机构也在此落户。未来,这里将成为诺奖成果转化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