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分享头条 > 正文

四渡赤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四渡赤水相关故事(四渡赤水)

关于【四渡赤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四渡赤水相关故事,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四渡赤水2、四渡赤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1、「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四渡赤水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本期推出:四渡赤水。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后,中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来到川黔滇三省交汇的赤水河畔。面对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广大边境地区。1935年3月20日夜,刚刚三渡赤水的红军,又重新向东回头,再渡赤水,并南下一路奔袭,直逼贵阳。

电影《四渡赤水》

毛泽东:首先,趁蒋介石在贵阳,造成打贵阳的声势,把滇军调出来,造成敌人认为,我军要东去与二路军团会合的错觉。

周恩来:在清水江上,再加两座浮桥。

毛泽东:然后我们猛然回过头来,把滇军甩在后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像蛟龙入海、自由遨游咯!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红军从此跳出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圈,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在二渡赤水夺取娄山关后,41岁的毛泽东奋笔写下著名诗篇《忆秦娥·娄山关》,诗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朱星晓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单丹丹

2、四渡赤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

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

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发生在什么年代,

四渡赤水开始时间:1935年1月19日结束时间:1935年3月22日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度赤水的的故事

是“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扩展资料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的具体时间

1、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25日。意义: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

渡过大渡河,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意义:四渡赤水河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河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

意义: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扩展资料长征的意义:1、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并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性转变。2、长征最终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而在长征中锤炼和凝结起来的意志、智慧和精神,对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对此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作用。

红军四渡赤水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来来回回渡了四次赤水吗?

红军是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走了110个城镇,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整组战斗败中有胜,胜中有败,先败后胜,反败为胜。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战役。

战役从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开始,到5月上旬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扩展资料:历史意义: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

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

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

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

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扩展资料:四渡赤水原因:遵义会议召开后,国民党4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黔东北团团围住,企图将中央红军35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了。中革军委决定,部队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已不能实现,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

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本文关键词:四渡赤水接下来的故事,四渡赤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四渡赤水中的故事,关于四渡赤水的故事,四渡赤水是什么故事。这就是关于《四渡赤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四渡赤水相关故事(四渡赤水)》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武磊入驻抖音

下一篇: 打开的榴莲不熟要怎么放才能熟,打开的榴莲不熟要怎么放才能熟得快(已剥开的榴莲如何催熟)



推荐阅读